专题片中如何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作者:聚艺发布时间:2014-9-11热度:1528
纪实性电视专题片多采用跟踪拍摄、运用长镜头、同期声记录、细节刻涵等纪实手法来真实地展规虚活的过程和情状。“多客观记录,少主观干预”是创作者“尊重客观事实、淡化主体意识”的创作理念在写实手法上的具体表现。但作为艺术创作,绝对不“干预”似乎也是不可能的。
在纪实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过程中,“干预”一词其实是缺乏,固定内涵的一个概念,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干预“的方式、“于预”的程度差别颇大,不能简单地判定是非。但有时由于叙事的需要、时空结构变化的需要而适当进行的主观“干预”,如“重现”与“情景再现”是允许的。那么如何“重现”与“情景再现”,拍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聚艺智作觉得首先,重现是将某一特定人物过去的有意义的经历由本人重新演示面进行的拍摄。一般是当一个人的经历时隔不久、环境无大变化、“重现”的内容与整个作品内容没有明显的视觉差异时才可以。如果肘隔太久、环境变化、当事人形象面貌全非,或者内容涉及人物较多,则不宜使用。重现是画龙点睛地突出某些特定时空、特定内容,要删繁就简,适当集中,而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重现是一种木可轻易使用的方法。有的作者不善于“现在进行时”创作,滥用“重现”,既留下许多破绽,又缺乏自然效果,是不成功的创作,应该努力避免。
其次,情景再现又称模拟再现、搬演,是由他人扮演时过境迁的特定重要情节,或者运用光影声效造型,再现某种特定的历史性时刻的环境氛围,作为对形象叙事的衔接和强调,如电视专题片《故宫》中很多模拟皇上、太监、宫女、大臣等生活的场景就是情景再现; 另外,有些电视专题片也采用摇曳的灯光、密布的乌云等高度简练、以虚代实的再现手法。
情景再现的手法必须服从总体纪实的基调,它只是纪实的特殊补充,是特殊的时空桥梁,是写实和写意的结合,是纪实性电视专题片讲故事的辅助手段,所以贵在少而精,抓住典型情节和关键点,篇幅过长或情节不典型便会变味。
使用重现与情景再现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少而精,越少越好。
(2)简而约,每一处再现都要惜墨点睛,高度简洁、集中。
(3)以虚代实,能以光影,声音效果完成的,避免用真人实景,出现特定人物时,巧用侧影,光影,动作;不轻易用表演者正面的近景和特写。
(4)不能缺乏新意的情景再现。